星朝娛樂城www.ga16888.com
🔥新會員儲值最高送50%
🔥老虎機-筆筆存送20%
🔥中獎6666再送你666
✅ VIP大額儲值通道 最高300萬
✅可信用卡充值
✅可使用郵局
✅出款免手續費【每日一次】


|線上百家樂♠️ |老虎機🎰|體育運彩投注⚽️|撲克牌遊戲|捕魚機遊戲🐟|等你玩
💰出金保證!現金版娛樂城信譽可靠、是您唯一選擇!
🥇線上娛樂城領導品牌 —星朝娛樂城🥇


 

 


      GARRARD 301 惰輪盤 + SME 3009 + 901 唱頭 ---- 我的好朋友吳先生的器材,這盤大約也有 40 來年了,一點都不老,能量充沛,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盤,兄弟盤 401 也不錯,除了盤面改為四方型以外,傳動機構都一樣,現代化的新盤要做到這樣的能量感很難,所以大家都一直在增加盤面的重量,希望可以藉著高重量的慣性,來保有能量,301 盤面重 3.5 公斤,但是因為惰輪有效帶動的關係,比一般的橡皮帶動效率高出很多,所以雖然只有 3.5 公斤,非常有力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 這幾天有人問我這個問題,如果他買了一個黑膠唱盤,除了請店家將該調好的調好以外,回家以後該怎麼辦 ? 就這樣一直用下去嗎,買顆新頭該如何調整 ?

 

       我大略想了一些簡單的步驟,讓新手可以一步接一步的調整出一個正確的聲音,簡單,而且是容易做到好的,盡量不提到複雜的專有名詞,最終的微細調整不是這篇文的主要目的,這篇只是想讓有唱盤系統的朋友可以從頭來,好好的,將唱頭歸位到正確的位置,同時就經驗上的聆聽經驗,告訴你每一段調整的聲音差異點在哪裡,不再是盲目調整,同時藉著調整也可以順便訓練一下你的聽力。

 

       這些調整都是在我的器材上可以聽的出來的,如果你聽的出來,那就恭喜妳,如果調整結果聽不出來,是不是該換到小功率機器這一邊 ? 考慮一下這個好建議。

唱盤水平調整

     在調整前先做一件事,將唱盤放到一個水平的地方,然後再將水平儀放在轉盤盤面面上,調整支撐腳 ( 如果可以調整的話 ) 讓盤面是水平的,或是運用任何方法,塞紙條/木片 ..... 你可以想出的任何方法,就是讓盤面是水平的就是了,沒有可是,這一點要先確定。

不管怎樣,就是讓唱盤保持水平就對了,

 

唱頭水平調整

       首先,請你將唱頭裝到唱臂上,放一張片子上去,放下唱臂,針尖接觸到唱片 (不用開電 ) ,然後想辦法先將唱臂調整到水平 ( 可以調 VTA 的唱臂才可以這樣調 ),調整水平的動作宜輕巧一些,免得傷了唱頭,再從唱頭正前方觀察,你的唱頭是否水平 ? 這一點非常重要,沒有水平的唱頭不只是聲音不對,還會將你心愛的唱片刮壞,因為唱針必須是垂直唱片,才可以將左右聲到的紋路正確的傳遞到針桿上,若是歪一邊的話,不是刮花左聲到就是刮花右聲到,還有,為何要將唱臂先調整到水平勒,因為有的唱臂軸承跟唱頭不是呈 90 度關係 ( SME 3009 / 3012  就是一個例子 ),當唱臂舉高時唱頭的水平就會跑掉了,所以先放水平還是一個標準。

 

       這部份的調整對聲音的變化沒有商量餘地,就只有一個標準,垂直就對了。

 

先讓唱臂跟盤面是水平的關係,這樣下一張比較好調整

 

這個方向看過去唱頭也必須是水平的,照片本身有些歪斜,乃是因為右手拿相機,左手舉著反光板的緣故,焦距還有些跑掉 .....

 

 

尋跡角調整

        尋跡角部分在其他地方有說過,這裡在說一次好了,尋跡角調整的目的就是保持唱頭與唱片溝槽的正切,一般的偏頭臂在播放過程中,會有兩點是跟溝槽正切的,其他點大約有 1~2 度的誤差,如果調整得宜的話,1~2 度對音樂造成的影響幾乎聽不出來,可以忽略,如果調的不好的話,常見的就是唱到內圈會有破音出現,尤其是大音壓的時候,這部份的調整不是用來調整音質的,一定要調到正常循軌,不可以破音,超前或是移後對聲音都會影響,但還是請調到正確的位置上。

 

       簡單的調整方法就是將唱頭裝好,唱頭的側邊平行於唱頭蓋的側邊,或是唱頭的前緣與唱頭蓋的前緣保持平行,先放到 A/B 兩點上,觀察唱頭前緣是否與前導線平行,如果不平行的話,移動唱臂軸心 或是將唱頭在螺絲孔位置移動,向前或是性後移 ( 記得保持平行度 ),前後移一下一定會找到一個位置是 A/B 兩點都是正切的,唱臂的設計者在唱臂設計初始設定時,就算好偏頭的角度了,所以跟著這個角度就不會錯了,調整的只是距離而已,不會很難的。

 

       這一點你也可以這樣思考,調整的是唱頭與唱臂軸心的距離,主要就是調整這一點而已,不用想的太複雜,還有,這部份的調整跟超距調整是同樣一回事,但是調超距不是很好調,唱頭得跨越承盤軸心,對唱針威脅很大,我建議照我的方式調整就好,而且這樣容易調的精準一些。

 

       這些調整多在 0.5~4 mm 內調整,有時候只是輕輕動一下就差很多了。

 

( 圖片二 )

 

 

針壓調整

 

      針壓對聲音的影響很大,一開始可以先照說明書上的建議值,先聽再說。針壓對音色的影響在聲音密度,或者是說共鳴點,如果針壓正去,使得線圈跟磁鐵的相對位置剛好是正確的話,會發出比較高的電壓,聲音聽起來比較大聲,密度也會高一些,許多人是靠耳朵去決定針壓的 ( 我就是 ) ,這樣也對,先將最大發電量的點找出來,針壓若是下重一點低音會多一點,相反方向輕一點,高音也會多一點,這是最後調整的微調部份,可以搭配其他地方做調整。

 

       用眼睛看其實也很準,許多唱頭若是下 2.5g 針壓時,唱頭的肚子已經磨到片子了,在未放與放下間,你可以看的出來角度差異還蠻大的,累積一些調整的經驗以後,用眼睛看一下,耳朵聽一下不會差太多的。

 

( 圖片三)

 

VTA 調整

 

       這個功能有的唱臂有,有的沒有,藉著提高 (或是放低 ) 唱臂軸心的位置,可以改變針尖與唱片的角度,軸心抬的愈高,高音就會多一些,放低一些低音就會多一些,調整的級距以  0.5 mm  計算,每次調整拉高或是放低 0.5 mm 就可以聽出聲音的改變,你會覺得奇怪,軸心高度對角度的影響非常的小 ,( 剛剛算了一下若是九吋被拉高 1mm ,角度差異是 0.25 度 ),真的聽的出來嗎 ? 確實是可以聽的到差異的,如果你的聽不到,系統的敏感度也許不夠。

 

       VTA 的調整與針壓的搭配可以衍生出許多組合,算是在高低音間取得一個平衡,像我用的 AT-15 E/a,就會藉著拉高唱臂軸,加上低針壓 ( 這頭的標準是 1.5g ,我調到 1~1.2 g 間 ),來拉抬一些高音,這樣的缺點就是循軌力會差一些,有一支 RB-250 ,如果降低針壓到 1g ,會常常跳針,要將一片 LP 聽完是一件痛苦的事,不過我還是要感謝這支唱臂,讓我忍無可忍的自己設計出自己的唱臂,就是要克服這個大缺點。

 

       加高針壓以及降低軸心可以得到多一些的低音,但也要適可而止,太重的針壓對唱頭與唱片都是一種傷害。

 

( 圖片四 )

 

 

抗滑調整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抗滑調什麼 ? 將唱頭拉到外面 ? 還是拉到裡面 ? 曾經聽過ㄧ個說法,唱頭在唱片上摩擦,受到許多離心力,丟向圓週方向,所以抗滑是把唱頭拉到轉盤軸心的,你覺得這樣對嗎 ? 看看秤錘的位置吧,將唱臂平衡重錘往裡面拉,軸心作支點,唱頭是往外面推的。

 

       因為我們使用的偏頭臂,必須設定在有超距的點上,所以唱頭受到溝槽的力量往前推時,會衍生出兩個方向的力出來,一個是往前的力量,一個是將唱頭推往軸心的力量,因為這個力量會使得唱針在讀取信號時,偏向圓心這邊 (V型 溝槽的左右兩邊就是錄著左右聲道 ),導致左右聲道不平均,抗滑調整可以將這股力量抵銷 ,所以是將唱頭向外拉。

 

       有的唱盤設計成一個旋鈕調整,一般人都是聽不出來居多,裡面的構造是一根彈簧做拉引的設計,這樣設計的唱臂精密度大多不好,加上一個粗糙的彈簧,我覺得好看居多,極大多數的人是聽不出來的,你若是聽不出來,也不用灰心,聽不出來是正常的。 

 

       其實有許多高價的唱臂抗滑也是聽不出來的居多,這也算是正常,唱片外圈每秒走 51.28 cm ( 離中心點 14.7 cm 處 ) ,內圈每秒走 22.67 cm ( 離中心點 6.5 cm 處 ),不同的速度造成不同的拉力,錄音的內容又如何 ? 低音多的時候拉力會增加嗎 ? 那爆棚的時候勒 ? 我想最低的該是小提琴的 Solo 吧 ? 所以我的理論是抗滑所需的力道隨時在變,到底是多少才對沒一個標準,抗滑的增加與減少應該是音像左右的調整,但是好像支持這個說法的也不多見  ?

 

     調到這裡就算 OK 了,若是高級唱臂用家也聽不出來聲音差異,沒關係,聽不出來的人比例很高,不用灰心,只要調針壓以及 VTA 來做音調的改變就很好用了。還有,偏頭臂的內向拉力大小我一直有興趣,有空會做一個小實驗,將這個力量大小測量出來,這樣真相才會清楚,自己也不用猜來猜去的。

 

照片中的小重錘,經過一個滑輪,拉著唱臂的尾端,如果將拉線點再往後移,唱頭就會很明顯的往外移,甚至到將唱臂舉起時,會被拉到唱片外面,

 

---------  先寫內容,找時間補圖 --------

 

 

/ Xuite日誌 / 回應(37) / 引用(0)
沒有上一則|日誌首頁|沒有下一則
回應